首页  学生工作
我院举办第一期教育类学术论文写作系列学术讲座
鲍欣培/文 付环环/图 余佳 陈佩宇/责编 2025-03-26 查看 18

为深化对社科类研究范式的理解,进一步提升我院师范类学生科研能力,近期,我院教育类学术论文写作系列讲座(第一期)在音乐厅如期举行,讲座邀请吴映秋博士担任主讲人。

主讲人从“学术论文”的内涵和定位切入,围绕其基本特点、主要类别和核心结构展开阐释。她强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不仅需要严格的方法论支撑,还应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清晰的关联。吴映秋博士就常见的论文结构进行了举例说明:标题与摘要需兼具概括性和引人关注的特征,文献综述部分则需充分展示研究背景和相关前沿成果,让后续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都有学理依据。

在“如何选题”环节,主讲人带来多个鲜活案例,通过拆解选题与研究对象的匹配度,引导大家思考:选题不仅要紧扣实际需求与研究者兴趣,还需与已有研究形成对话或补充。在现场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如何定义研究边界”“研究价值如何凸显”等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启发了师生对教育领域新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在方法论方面,吴映秋博士结合社科类研究的特点,将研究方法的功能概括为“描述、预测、解释、应用”四个层次,并进一步介绍了常用的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她指出,观察法适合对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过程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记录行为特征;调查法更适用于样本量较大、需要广泛收集态度或观点的信息;实验法则强调对变量的严格控制和因果推断。在介绍过程中,她穿插引用了教育研究中的多维度数据采集与分析案例,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结合不同方法,从多角度深入探索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的现实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社科类研究方法,吴映秋博士还对混合研究方法(Mixed Methods)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她号召同学们在论文写作时要兼顾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通过多元化的数据分析方式,使研究发现更具解释力和实践指导价值。

整场讲座内容充实,既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科研方法创新的热情。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深入了解社科类研究范式,不仅对学术写作有了更新的认识,也对如何选题、如何建立完善的研究框架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此次讲座对提升师范生的科研素质与论文写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续的系列学术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审:夏珺瑶;二审:何淑娟;三审:雷园园】


地址:丽水市学院路1号电话:0578-2271037Email:lsxyjyxy37@163.com访问量:1000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