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副校长胡锋吉率队深入教师教育学院,主持召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题会议。学院领导班子、各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及教务科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共同研讨发展大计。
会议由院长潘巧明作总体工作汇报。他指出,过去一年学院在学科建设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方面成效显著,成功获批人工智能赋能社科项目,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扩大,并引进了多名学科带头人。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建成了6个线上微专业数字课程,学生在各类竞赛及体质健康测试中表现优异。面对当前招生与就业的结构性挑战,学院正积极推动转型,规划建设6个“人工智能+”微专业与40门相关课程,并启动5个智能体应用于教学、科研及管理等领域,旨在全面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潘巧明表示,学院下一步将重点通过微专业建设精准对接社会需求,破解发展瓶颈,持续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
教学副院长张艳超就专业建设具体情况作了详细汇报。目前,学院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体育教育三个专业均已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中期检查,并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均获评B+级。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院积极探索改革,构建了“1+3+N”微专业生态体系,成功开设“人工智能+乡村教育振兴”等特色微专业,首届已有82名学生获得证书。同时,学院依托“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创新实验室”,初步完成了对现有课程的智能化改造,新建“人工智能+”课程40余门,并立项校级智慧课程7门、校级校企合作课程10门,形成了“师范专业+微专业+课程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未来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

随后,与会教师就各专业的发展与建设需求进行了深入研讨。
教育督导与评估中心主任王明对学院在教学管理与学生体验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指出学生反馈问题已显著减少,教学运行秩序良好。他同时强调,专业建设需保持持续创新与长期投入,应进一步加强成果培育与精细化管理,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学科竞争,巩固并扩大现有优势。
教务处处长张龙对我院的教学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围绕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等议题提出具体建议。他表示,教务处将协调各方资源,重点支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新兴专业建设,并推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动态对接,建立健全专业优化调整机制,持续提升教育质量。
会议最后,副校长胡锋吉作总结指导。他分析了当前专业排名形势,强调必须以特色发展和就业导向来系统谋划专业建设。各专业应聚焦细分领域,培育具有全国辨识度的特色方向,并建立以就业结果为核心的评价考核机制,将教师评价与学生就业成效紧密挂钩。同时,他要求学院积极谋划专业外延发展,例如联合市教育局探索“护理学+教育学”双证培养模式,培养兼具护士证与教师资格证的复合型托育人才。此外,他还指出应同步优化相关教学项目的评审流程,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建设实效。

本次专题会议全面梳理了我院的专业建设现状与挑战,明确了以人工智能赋能、特色发展和就业导向为核心的未来发展路径,为学院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综合办学实力指明了方向。
一审:包淑娟 二审:张艳超 三审:潘巧明
地址:丽水市学院路1号电话:0578-2271037Email:lsxyjyxy37@163.com访问量:1000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