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慕课西部行计划”号召,丽水学院与青海民族大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高西部地区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数字赋能,以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重要手段和载体,共担使命、携手共建《人工智能+乡村教育振兴》微专业,全面提升师范教育水平,探索东西部高校合作共赢之路,推动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更好服务西部高质量发展。
近日,2023年秋冬至2024年春夏《人工智能+乡村教育振兴》微专业学习项目圆满结束。丽水学院、青海民族大学两校共建共享,丽水学院、青海民族大学、天津农学院等107名学生报名参加,总计82名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顺利毕业,获得丽水学院颁发的《人工智能+乡村教育振兴》微专业修读证书。
图1 微专业网站页头
图2 微专业修读证书
图3 微专业首届毕业生合影(校内)
该微专业项目自启动以来,便得到广大高校教育专业学生的热烈关注和积极参与。学生反馈方面,该项目也受到广泛好评。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乡村教育。通过了解乡村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乡村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也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团队将持续开展微专业项目建设,为培养更多能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方案的专业人才做出努力。
微专业背景
2022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提出增设乡村振兴相关课程,帮助师范生理解振兴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振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乡村教育振兴”微专业,充分体现国家要求、地方需要和学校定位。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积极顺应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索构建符合时代发展、教育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师教育新生态。旨在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与跨学科教学能力、扎实专业知识与深厚乡村教育情怀的复合型未来乡村教师。加快推进了新师范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是学校教学改革的试验区,是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的蓄水池。
微专业目标
夯实宽厚扎实专业知识基础
锻造传道授业解惑过硬本领
提升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能力
厚植扎根基层教育报国情怀
微专业特色
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体系完善
课程种类全面课程内容新颖
学习时间灵活考核方式简洁
微专业课程安排
微专业学术总策划
潘巧明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慧教育等,主持和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省级新形态教材2部,出版学术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一级核心期刊3篇,EI收录8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6项。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一项,2023年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一等奖。
微专业负责人
卓么措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民委课题3项,主持省级课题4项,出版学术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8项。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类一专著)A类,丽水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2023年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优胜奖。获省千人才称号,丽水市优秀教师,高等学校“省级骨干教师”称号。
微专业共建团队
陈振宁 青海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青海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民族教育、教育管理与政策等领域研究工作。著有专著、编著2部,在《民族教育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 20 余篇,主持和参与多个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 2项,获省部级优秀调研报告1项,2份调研报告得到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教学团队
高树昱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
胡旭红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张春海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季旭峰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谢清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邹婧袆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
第二届微专业运行于2024年9月至2025年7月进行。本轮校外招生9月30日截止,每期招生30-50人。微专业学费标准继续按评估录用后免费学习。欢迎您的加入。招生咨询:屈老师13122055736。
报名二维码:
一审:卓么 措 二审:梅慧娣 三审:张艳超
地址:丽水市学院路1号电话:0578-2271037Email:lsxyjyxy37@163.com访问量:1000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版权所有